铜山西崩, 洛钟东应 tóng shān xī bēnɡ, luò zhōng dōng yìng | 近义词: | | 反义词: | | 用法: | | 解释: |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。 | 出处: | | 例子: | 此义易明, ~, 不以远而阴也。(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三) | 谒后语: | | 谜语: | | 成语故事: | 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•文学》:“殷荆州曾问僧人远公:‘《易》以什么为形体?’答曰:‘《易》以感知为形体。’殷说:‘铜山西崩, 灵钟东应, 就是《易》吗?’” 刘孝标注引《东方朔传》说:“孝武皇帝时, 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, 三日三夜不止。就下诏问太史待诏王朔, 王朔说恐怕有兵气。就问东方朔, 朔说:“臣听说铜者山之子, 山者铜之母, 以阴阳气类来说, 子母相感, 山恐怕会有崩塌, 所以钟会先鸣。《易》说:“鸣鹤在阴, 其子和之。这是非常准确的。这件事应该在五日内发生。’ 三天后, 南郡太守上书说有山崩发生, 波及二十余里。 后来以“铜山西崩, 洛钟东应”表示重大事件间彼此互相影响。 |
| |